中國社會科學院簡介

發(fā)布時間:2018-08-03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中國社會科學院簡介 正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簡介
 歷史沿革
  中國社會科學院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和綜合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是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的基礎上,于1977年5月建立的。第一任院長胡喬木,第二任院長馬洪,第三任院長胡繩,第三任院長李鐵映,現任院長陳奎元。
  建院前的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有經濟研究所、哲學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考古研究所、歷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世界歷史研究所、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語言研究所、法學研究所、民族研究所、世界經濟研究所和情報資料研究室等14個研究單位,總人數2200多人。
  從1977年至1981年期間,中國社會科學院先后成立了工業(yè)經濟研究所、農村發(fā)展研究所、財貿經濟研究所、新聞研究所(現為新聞與傳播研究所)、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所、社會學研究所、人口研究所、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世界政治研究所(后與世界經濟研究所合并成立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美國研究所、日本研究所、西歐研究所(現為歐洲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研究生院和郭沫若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辦公室等16個研究和出版單位。蘇聯東歐研究所(現為東歐中亞研究所)、西亞非洲研究所和拉丁美洲研究所也在這個時期劃歸中國社會科學院。
 ?。保梗福蹦暌院蟪闪盗颗c技術經濟研究所、文獻信息中心、邊疆史地研究中心、政治學研究所、臺灣研究所和亞洲太平洋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現有研究所31個,研究中心45個,含二三級學科近300個,其中重點學科120個。全院總人數4200多人,有科研業(yè)務人員3200多人,其中高級專業(yè)人員1676名,中級專業(yè)人員1200多名。他們中擁有一批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盛名、學術造詣高深的專家學者和在學術理論研究方面嶄露頭角的中青年科研骨干。
  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學科齊全,人才集中,資料豐富的優(yōu)勢,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理論探索和政策研究,肩負著從整體上提高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水平的使命。

  科研方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科學發(fā)展規(guī)劃,是與國家五年計劃的實施同步進行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除組織各研究所承擔相當數量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重點研究項目外,還根據國家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民主法制建設的需要和各學科的特點及其發(fā)展,確定院重點項目和所重點項目。同時積極承擔國家有關部門提出或委托的國家經濟與社會發(fā)展中具有全局意義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的研究任務。重點研究項目通常是以課題組的形式進行的,參加者根據自己的專業(yè)特長接受院、研究所的委托或自愿選擇研究任務。許多重大課題,由多學科的學者參加,利用多學科綜合優(yōu)勢,進行研究。也有一部分科研業(yè)務人員,根據自己的專業(yè)方向和興趣,獨立地進行研究。
  文獻資料的積累和利用,是各學科研究工作的基本條件。中國社會科學院設有綜合性的圖書館,絕大部分研究所設有專業(yè)性的圖書館,擁有古今中外的基本文獻資料,館藏圖書已達537萬余冊。其中包括了相當數量的善本典籍、珍本圖書。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文獻信息中心和各研究所,分別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建立了圖書資料交換關系,并通過各種動態(tài)性、資料性刊物和文獻題錄、論文索引等信息載體,為科學研究工作提供豐富的資料和學術信息。

  學術交流
  廣泛地開展對外學術交流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長期堅持的方針。近些年來對外學術交流不斷發(fā)展。在交流規(guī)模上,從1978年10多批數十人次發(fā)展到1995年1398批、4100多人次。在地區(qū)分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對外交流已遍及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同國外約200多個社科研究機構、學術團體、高等院校、基金會和政府有關部門建立了交流關系,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簽定了交流協議。交流對象既有發(fā)達國家,也有廣大發(fā)展中國家。許多國家的元首、政府總理、內閣長官及政界、學界著名人士到中國社會科學院進行訪問、講演,外國駐華使領館官員、國際機構代表以及海外記者也經常來中國社會科學院開展學術訪談。頻繁的交流活動,不僅促進了中國社會科學研究事業(yè)的發(fā)展,而且增進了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關系。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對外交流,有互派學者考察訪問、開展合作研究、互派長期留學進修生、舉辦雙邊或多邊學術研討會、互邀學者講學等多種形式。近年來,各個學科,無論是歷史學、考古學、語言學、民族學、宗教學等傳統學科,還是與中國經濟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法制建設和創(chuàng)造和平穩(wěn)定的國際環(huán)境密切相關的經濟學、法學、社會學、國際關系學等學科,在對外學術交流中都得到了發(fā)展,科學研究工作開展得更加活躍。
  日益發(fā)展的對外學術交流活動,對繁榮中國社會科學事業(yè)、促進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國社會科學院將對外學術交流與課題研究和學科建設緊密結合,通過對外學術交流,促進重點科研項目和學科發(fā)展。一批研究人員通過留學進修和訪問交流,拓寬了學術視野,業(yè)務上得到了培養(yǎng)和提高,許多人已成為科研骨干或學科帶頭人。

  科研成就
  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學術著作、科學論文、調查研究報告、資料翻譯和文獻整理等形式向社會各界提供科研產品。建院以來,共出版學術著作4293本,科學論文54517篇,調查報告、研究報告7268份,翻譯著作2787本,翻譯論文16108篇,以及相當數量的古籍整理、???、注釋、各種工具書和普及讀物。年平均出版學術著作300本、科學論文3890多種、研究報告510多篇。
  這些科研成果闡述、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理論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國家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發(fā)展戰(zhàn)略決策提供理論依據及政策咨詢;為社會發(fā)展和民主法制建設提供理論指導和實施方案;整理和弘揚傳統歷史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研究和吸收世界各國的優(yōu)秀科學文化,推動學科建設。許多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在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fā)展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考古》、《哲學研究》、《經濟研究》、《法學研究》、《文學評論》、《世界經濟》等82種學術刊物,比較集中地反映了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學術信息。以出版學術著作為宗旨的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科文獻出版社和經濟管理出版社也出版了大量社會科學研究著作,為中國社會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添加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考研分數線、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報錄比、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考研群、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學姐微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考研真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專業(yè)目錄、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排名、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保研、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公眾號、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zhangjiajieline.cn/cass/yanjiushengyuan_109961.html

推薦閱讀